老戲骨翻車會是什么?緋聞,甩架子,瞎接戲...都想了一遍,偏偏沒有想到是穿搭上的塌房。66歲的遲蓬塌在了白色短褲上。這不是小題大做,因為觀眾就喜歡沒事找事,有一種戲里你的感受讓我很感動,戲外你竟然是這么隨便的一個人。但是我覺得,戲外穿啥衣服和演員的實(shí)力不太沾邊。但是,這次竟然是和沈丹萍一起,那么,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了。
短褲一出,觀眾眼前一黑6號,兩人接受采訪,鏡頭看到遲蓬這里,上衣白色西裝外套,清爽干凈,但是下面卻配了一條白色短褲?腿是保養(yǎng)得很好,修長,一看身體狀態(tài)就杠杠的。但是,問題來了短褲和這個場合,和戲里那個淳樸的大娘不搭。觀眾直言,眼前一黑。難道六十多歲就不能穿短褲了嗎?難道六十多歲就不能露腿了嗎?我想誰都不能管,但是要注意,這是在公共場合,而且你是一名被公眾認(rèn)可的厚重老戲骨,如果你怎么一穿,看肯定會被公眾說弄。就像你明明點(diǎn)的是一碗牛肉湯面,老板給你上了一碗牛肉炒面,食材都一樣,就是不和你的認(rèn)知。
得體,不是保守再看沈丹萍。65歲,把民族風(fēng)的兩件套往身上一套,花哨嗎?花哨。但凡換個人穿都會覺得好土啊。但是沈丹萍一穿上,氣質(zhì)立馬顯現(xiàn),一種高級感油然而生。她是真正再找合適年紀(jì)穿的衣服,穿出高級感,穿出時尚感。穿的得體不說,還討觀眾喜歡。這是得體的好處,但是不是保守的意思,這是什么場合就用什么方法應(yīng)對的從容。
倪萍當(dāng)年的一句話遲蓬在穿搭上的翻車并不是偶然,他的穿衣隨心是在娛樂圈出了名的。有一次頒獎典禮上,出席嘉賓每一個都盛裝出席,氣場全開。結(jié)果到了遲蓬,一雙膠鞋直擊眼球。倪萍當(dāng)場半開玩笑:“你怎么不穿禮服?穿個膠鞋就來了?”我想這不是調(diào)侃,這是對她的惋惜。演技過人的她,總在穿搭上給人不舒服感,給公眾不好的印象。演員可以低調(diào),但明星不能懶散。觀眾看的不只是你的角色,他們也要認(rèn)識你本人,記住你是遲蓬。
三次拒絕,最后是因為她再看沈丹萍。她戲劇性地接《生萬物》這部戲:第一次推掉,因為家里有貓咪要照顧;第二次,擔(dān)心自己演技不在線;第三次,腰不好使了,怕太累。雖然全是理由,但里面地顧慮我們也能聽出來。最后還是接了,為啥?因為她自己說:“看到遲蓬也要來,我嚇壞了?!辈皇桥氯耍桥卵菁急荒雺?。但努力地人才不會退縮。反復(fù)練詞,不拖后腿--自覺是老演員地本分。不僅是穿衣得體,而且心態(tài)也好,她知道觀眾要的是啥,她就努力做啥。
大腳娘:遲蓬自己的人生投影遲蓬說過:“能接到大腳娘太幸運(yùn)了?!睘樯??因為這個角色太有厚度了:人的一生先守舊麻木,又因為秀秀的到來,突然轉(zhuǎn)變活法。我們一聽就覺得這不就是遲蓬本人嗎!年輕時,美得驚艷,但從不炒作、不營銷。扎在戲里幾十年,過著安安靜靜地日子。終于到了今天,用演技征服了觀眾,我想,這也是一種重獲新生!所以說,遲蓬,真在角色里,同樣也真生活里的。但是,公眾舞臺要的不只是真,更有體面。不能把他們拆開,否則觀眾就會忽略你的演技。
六十歲以后的翻車風(fēng)險有人說:六十多了,她們都有演技,還管啥穿衣?但是,我想說:年輕時,衣服穿錯了叫做“個性”“叛逆”。但,觀眾對六十歲的人的期待是厚重、優(yōu)雅、沉淀。要是硬和年輕人比嫩,比腿,比時髦,觀眾自然不會站在你這邊,現(xiàn)實(shí)就是這樣殘酷。再看沈丹萍這一次的贏,衣服不是有多貴,而是她有和自己年紀(jì)相符的氣度。遲蓬的短褲一出,立馬變臉的觀眾就是真實(shí)世界。
公眾記憶很混雜兩個人在劇里都演得好,沒緋聞,沒丑聞,幾十年全靠作品立足。最諷刺的是,觀眾討論最多的是什么?不是演技,而是穿衣。苛刻的永遠(yuǎn)是觀眾對演員的要求,但公眾舞臺就是這樣:演技是根本,得體是外殼,缺一不可。
生活里的選擇再拉回她們的生活。遲蓬幾十年低調(diào),和導(dǎo)演丈夫結(jié)婚生女,不炒作,不拋頭露面。結(jié)果這次活動頻繁了,穿搭就露怯。她是真實(shí),可也是真隨意。沈丹萍年輕時同樣美,后來嫁德國丈夫,生了兩個女兒,把重心放在家庭。等家庭穩(wěn)了,才重回?zé)赡?。她出現(xiàn)在公眾場合時,總是打理得體。觀眾記住她的,是“穩(wěn)”。
得體,其實(shí)是另一種演技說到底,得體本身就是另一種演技。你在鏡頭里演角色,走到公眾場合就要演“自己”。這不是虛偽,而是責(zé)任。遲蓬和沈丹萍,一個提醒我們:演技是根本;另一個提醒我們:得體是外殼。兩者拼在一起,才算完整。
老戲骨也怕穿搭翻車。觀眾的眼睛不放過任何細(xì)節(jié)。這一幕,扎心,但也真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