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药捷安康单日跌幅%,ETF被动买入,基民哭晕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9日,港股创新药企业药捷安康(02617.HK)在连续四个交易日大幅上涨后,再度出现剧烈股价波动。当日开盘价.2港元,早盘阶段股价一度冲高.5港元,盘中涨幅最高超%;然而午后迅速回落,最终收港元,单日跌幅.73%,全天振幅超%。
9日,药捷安康在高开后腰斩 东方财富网
面对股价异常波动,药捷安康日午间发布公告称,对导致股价及成交量异动的原因并不知情,并确认公司业务运营及财务状况维持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巨潮资讯网
过去三个月,药捷安康股价上演了惊人的上涨“奇迹”。该公司于今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15港元,总股本.97亿股,上市时总市值亿港元。其IPO公开发.1万股,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万股,实际流通股仅万股,属于典型的港股“小盘股”。
截日盘中最高点,药捷安康(02617.HK)股价一度攀升.5港元,总市值逼亿港元,较上市首日涨幅倍,远超同期热门生物医药公司康方生物和科伦博泰。
公开资料显示,药捷安康至今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或获批上市。公司年年分别亏损.43亿元.75亿元人民币,今年上半年延续零营收状态,亏.23亿元人民币。
药捷安康成立年,是一家专注于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领域的小分子创新疗法研发企业。2016年,资深医药人吴永谦收购了该公%的股权。
一家成立年、尚无商业化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的生物医药企业,股价为何会出现如此极端的暴涨与暴跌?
药捷安康的坎坷上市之路
药捷安康的上市之路异常坎坷。月起,公司曾四次递表港交所,前三次均以招股书失效告终;2022年,公司还曾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计划在科创板上市,但最终未能实现。
或许是赶上了什么好运,今日,药捷安康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5港元,募资净额.61亿港元。上市首日,公司股价大.71%,市值升.27亿港元。
但从基本面来看,作为港股上市公司,药捷安康目前仍处于“烧钱”状态,其亏损贯穿整个发展周期,主要原因就是研发成本和管理费用较高,且尚未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不过,对于创新药企而言,亏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研发预期依旧可以推动股价上涨。8日,药捷安康公告称,公司已获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将日起生效,届时亦将同步获纳入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及港股通药品及生物技术指数。
药捷安康在研管线公司网站
9日,被纳入港股通标当天,药捷安康即迎来放量大涨,收.8港元,大.13%,成交.87万股,时隔两个月再次突破百万。
9日,公司再发公告称,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
在该消息的刺激下,9日𰲕日,药捷安康迎来爆发式上涨,涨幅分别达.09%.58%,股价也上涨港元,两日的成交量均万股以上,市值亿港元。成为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中唯一的“超十倍股”。
此外,由于药捷安康被纳入包括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内的多只指数成分股,导致部分跟踪指数的相关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日被动买入。
9日,药捷安康股价在高开后迎来腰斩,收盘跌港元,大.73%,许多买入港股通创新药ETF的基民也因此蒙受损失,几只港股通创新药ETF中,规模最大的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跌幅达.82%。
警惕小盘股“资金盘”陷阱
按市场逻辑来看,药捷安康当前数百亿港元的市值已经明显脱离公司基本面,呈现出明显的估值透支。这种市值泡沫本质上是将未来多年的成长预期一次性贴现,而这种贴现又建立在多重乐观假设之上,如临床试验成功、商业化推进等。一旦任一环节出现偏差,估值回归几乎不可避免。
一位上海某基金研究人士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在上市时间仅有两个多月的情况下,药捷安康就被快速纳入恒生指数,而且上市前连续多年亏损,尽管创新药行业有其自身特点,但如此短时间内就纳入恒生指数,审慎程度值得商榷。”
此外,广发证券的评论文章指出,从资本运作的角度观察,本轮股价暴涨暴跌呈现出典型的“小盘股”特征。基石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持股高度集中,再加上董事长吴永谦持股超三分之一,大量股份处于限售期或被长期锁定,使得市场上可交易股份数量有限,少量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就可能引发股价大幅波动。
评论文章还指出,这类股票恰恰也是某些“资金盘”所青睐的对象。在公司入通之前持续低价买入,入通后再借助内地资金推动股价快速拉升,随后趁高价抛出低价买入的股份。一买一卖之间,“资金盘”不仅实现高买低卖,还可能完成境内资金的合法外流。
综合来看,当短期市值透支多年后的成功预期时,股价已明显脱离药物研发的基本规律。在“资金盘”和套利机构的双重作用下,药捷安康最终大概率只会留下满地烂摊子。
本文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