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20 來源:目瞪舌強網(wǎng)作者:酷哥7788
文|邱曉芬
編輯|蘇建勛
9月18日,英偉達官網(wǎng)上宣布了一則重磅消息:英偉達將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金(折合人民幣356億)。這一項投資將以收購英特爾股票的方式落地,以一股23.28美元折算。
消息公布之后,北京時間9月19日凌晨一點,英偉達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和英特爾首席執(zhí)行官陳立武召開了一場線上發(fā)布會。
發(fā)布會上,黃仁勛罕見換掉了他的皮衣,穿上了筆挺的西裝。陳立武也用帶有中式口音的英語,表示了他對此次合作的感激——“和黃仁勛相識超過30年…….向黃仁勛致敬,感謝英偉達的支持、信任、信心?!?/p>
△發(fā)布會截圖
“瞄準年規(guī)模500億的市場”
除了資金上的合作之外,“兩英”未來將互相滲透進各自的疆域——
在英偉達的疆域里,以英偉達在去年3月發(fā)布的NVLink 72系統(tǒng)為例,這一系統(tǒng)除了搭72顆英偉達Blackwell GPU之外,還需要36顆基于Arm架構的、英偉達專門定制的Vera CPU。而英特爾的CPU由于通過PCIe進行連接,并不支持NVLink,在數(shù)據(jù)中心市場一直缺乏競爭力。
在未來,英偉達計劃將NVLink引進英特爾體系里,幫助英特爾擴展數(shù)據(jù)中心市場——數(shù)據(jù)中心 CPU市場規(guī)模目前達到300億美金。
而在英特爾的疆域里,個人電腦一般采用CPU和GPU集成的設計,再加上過去由于外形設計、成本控制、續(xù)航優(yōu)化等種種原因,導致英偉達所引領的高性能GPU在個人電腦上的滲透嚴重不足。
在未來,英特爾則計劃通過Chiplets芯粒的方式,在X86處理器中整合英偉達的GPU,幫助英偉達開拓集成顯卡筆記本電腦這一細分品類——筆記本電腦每年出貨量達到 1.5 億臺,市場規(guī)模超過 200 億美金。
因此,從商業(yè)的角度,這一合作顯然有助于這兩家芯片巨頭互相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黃仁勛在發(fā)布會上表示,兩家公司的技術團隊圍繞解決方案的討論和架構設計,已經(jīng)開展了將近一年的時間。
剛剛上任不到半年的陳立武直言,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便忙著促成此事,甚至為了與英偉達順暢合作,英特爾全公司“加快節(jié)奏”,打造一種和英偉達匹配的企業(yè)文化。
“我們瞄準的,是一個年規(guī)模將近500億美金的市場”,黃仁勛直言。
不過,這次合作之后,外界普遍也擔憂這是否會影響接下來的全球芯片格局。外界的疑問集中在:未來英偉達是否會將芯片生產從臺積電轉向英特爾?英偉達是否會因為英特爾而放棄ARM架構陣營?
黃仁勛一一做出了解答。
他表示,接下來的芯片生產將繼續(xù)交給臺積電,但他們對于英特爾的先進制程加工也不排斥,會進行資質認證后再做進一步的評估。
另外,他也斷定,與英特爾合作后,基于ARM架構研發(fā)的所有CPU產品(包括Vera、Grace、Thor、N1)不會受到影響。雙方的合作是并行拓展,而非取代現(xiàn)有ARM架構。
△發(fā)布會開始前,陳立武在社交平臺X上發(fā)了與黃仁勛的合照
潛在的政治收益
在利益之外,這場合作或許難以避免沾染上一絲政治色彩。
錯過,是英特爾商業(yè)生涯的高度概括——錯過了移動芯片的機遇,錯過了對ARM架構崛起的狙擊,錯過了布局GPU的機會,還錯過了AI時代里投資OpenAI的機會……
最近幾年來,英特爾一直處于腹背受敵的境地。在舒適區(qū)CPU市場,英特爾多年來受AMD的正面進攻,對方靠Zen架構和Chiplet彎道超車;在芯片代工這一全新戰(zhàn)略方向,英特爾先進制程技術也落后于后臺積電兩代,面臨巨額虧損和量產難關。
因此,來自英偉達財務和產品上的支援,是英特爾一顆起死回生的仙丹。在先后經(jīng)歷了全球裁員、首席執(zhí)行官更替、18A制程推遲量產、2025年第二季度出現(xiàn)巨額虧損等負面消息沖擊后,英特爾走出了持續(xù)已久的陰霾。
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盤前交易一度大漲30%,股價止跌、迎來近一年的最高點。
對于英偉達來說,拉近與英特爾的距離,或許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商場上連連失利的英特爾,近年來卻頗受美國政府重視。
一方面是,英特爾押注的IDM模式,注定了其必須做大規(guī)模資本投入。
英特爾近幾年在亞利桑那、俄亥俄、新墨西哥和俄勒岡等州建芯片廠,不僅直接帶動了大量的芯片制造業(yè)、建筑業(yè)崗位,促進了當?shù)氐慕?jīng)濟,還聚合了上下游產業(yè)鏈。這也與美國政府所倡導的制造業(yè)回流、復興的大方向契合。
另一方面,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唯一同時具備先進芯片設計和制造能力的IDM企業(yè),是用于擺脫海外供應鏈、“平衡”全球半導體產業(yè)格局的一顆棋子。
美國政府正用真金白銀扶持英特爾。不久前,美國政府以每股20.47億美元收購了英特爾9.9%的股權,成為其最大股東。
算上更早前的一系列幫扶(比如芯片法案撥款、國防撥款等等),美國政府對英特爾的資金支持已超過100億元美金。
在這一背景下,英偉達的這筆投資,無疑是一種順勢之舉。要知道,如今的英偉達,正面臨尷尬的“夾心”處境。
在日益嚴格的芯片管控政策中,英偉達為了保住巨大的中國市場,不惜以上交特供芯片利潤15%的優(yōu)渥條件,換取出口許可證。此外,黃仁勛此前還通過一次次與美國高層的斡旋、以及高調的中國行,向各方尋求談判空間。
這一切可見,在夾縫中生存的英偉達,正在艱難尋求商業(yè)利益和多方政治壓力的平衡點。
在發(fā)布會上,當被記者問及這一合作是否得到美國政府推波助瀾時,黃仁勛的回答也顯得些許曖昧——他表示,美國政府完全沒有參與,“但他們大概率會表示支持”。
在消息公布后,他也火速向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特朗普政府的關鍵成員之一)匯報,“他對此非常興奮”。
當然,此次合作的前提是:這筆投資對英偉達而言,不算為難。
財報顯示,英偉達2026財年第二季度末的現(xiàn)金及現(xiàn)金等價物達到567.9億美元,可謂財力雄厚。黃仁勛在發(fā)布會上也表示,堅信這一投資“未來的回報將非??捎^,很有價值”。
由此看來,英偉達和英特爾歷史性“握手”,是一場各懷心思的“巨頭聯(lián)姻”。
這場合作中,除了直白的商業(yè)利益,英特爾拿到了追趕AI時代的船票,英偉達也收獲了長遠的政治收益。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