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16 來源:打破砂鍋問到底網作者:yxz168
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大國院士:乳腺癌“阻擊者”徐兵河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
年發(fā)病人數超過35萬,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但同時也是治愈率較高、患者5年生存率超80%的一種癌癥。
向乳腺癌發(fā)起阻擊!從赴美求學攢下十幾本實驗記錄,到歸國創(chuàng)新改寫乳腺癌診療指南,這位醫(yī)者用30余載踐行初心:“讓乳腺癌患者生存更久、更有尊嚴。”
在國家癌癥中心的辦公室里,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兵河翻開一本泛黃的實驗記錄冊。紙頁上密密麻麻的數據和筆記,定格了上世紀90年代的海外求學時光。
面對先進而陌生的儀器設備,盡管起初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這名中國青年憑借著刻苦學習,每天泡在實驗室,很快上手了研究,還把論文發(fā)表在頂級學術刊物上。工作簽證、綠卡,一切順理成章。
美國留學期間,徐兵河在租住的公寓前留影。(本人供圖)
彼時,中國的乳腺癌發(fā)病率尚不算高,腫瘤內科更是“冷板凳”。徐兵河在美國目睹了截然不同的景象:高發(fā)的乳腺癌病例,普及的早期篩查,創(chuàng)新的靶向治療研究。
“國內基礎比較薄弱,回去更容易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彼鲃舆x擇回國?!霸谧约旱耐恋厣献鍪?,為國家做一點貢獻,心里更踏實”。
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伴隨著大多數人生活方式巨變,國內乳腺癌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與時代共進,徐兵河以親身實踐見證中國乳腺癌診療水平的躍升。
徐兵河(左一)在查房時指導科室醫(yī)生讀CT片并制定治療方案。(本人供圖)
2010年,徐兵河團隊在湖北農村調研時發(fā)現觸目驚心的病例:一名婦女因X線檢查未發(fā)現腫塊,半年后發(fā)展為晚期乳腺癌。
多年在一線診療與研究,徐兵河研判,中國女性發(fā)病年齡高峰期為45歲至55歲,約比歐美國家早10年,且乳房組織更致密,歐美通行的X線篩查在中國漏診率相當高。
“致密型乳腺需要更適合的‘眼睛’!”他提出新方案:對45歲以下女性采用“超聲為主、X線為輔”的組合篩查,成本僅為國際標準的1/3,卻使早期診斷率提升40%。
這一模式隨后成為規(guī)范流程,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十余年來,全國累計為上億人次提供免費篩查,乳腺癌早診率不斷提高。
徐兵河與他組織編寫的乳腺癌靶向治療專著。(本人供圖)
提升癌癥生存率,不僅要讓早診早治更普及、更有效,也要讓晚期病人得到更大希望。
2021年,美國,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徐兵河登上講臺,在這個領域內的重磅會議上公布了一項突破性研究:一款國產小分子靶向藥聯(lián)合化療,能夠有效延長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比傳統(tǒng)方案提升13.9個月。
取代國際標準方案,成為晚期乳腺癌二線治療首選,這個方案為患者帶來福音。此后,徐兵河率領團隊持續(xù)研究,推動三陰性乳腺癌治療進入ADC藥物(抗體偶聯(lián)藥)時代。
所謂醫(yī)者仁心,治愈身體,也要托舉心靈。
沈陽一名患者,乳腺癌轉移后,生存期被“判定”僅剩1年?;颊咭欢冉^望,徐兵河及時伸出援手,理性分析了加入臨床試驗的得失之后,盡可能地安撫患者情緒?!?年了,她看著兒子讀完研究生、參加工作。”說到這里,徐兵河的眼角泛起笑意。
他深知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比例高?!爸尾〔皇抢浔_藥方,醫(yī)生要尊重理解患者的恐懼感,最大限度贏得信任,盡量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p>
徐兵河(右)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新華網 陳杰 攝
隨著乳腺癌逐漸步入“慢病管理時代”,徐兵河將目光投向更遠的挑戰(zhàn):推動跨學科管理,組建涵蓋腫瘤科、心內科、骨科、婦科、心理科等的跨學科“全周期健康管理聯(lián)盟”;在團隊中推行“亞??茖熤啤保ば呐囵B(yǎng)細分領域的青年骨干;科普不遺余力,提倡通過控制肥胖、減少激素暴露、倡導母乳喂養(yǎng)等,將乳腺癌的預防關口前移……
從出診到教學,從藥物臨床研究到參加學術研討,徐兵河每天的日程表滿滿當當。
當年輕醫(yī)生們圍在他身邊討論新藥試驗數據時,窗外雨后初霽,陽光灑落。
“老一輩要有超前的眼光扶持新人,這是我們的任務。”徐兵河說,“攻克癌癥,要靠一代代人接力攻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