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宮遠徵到晉安,丞磊挑劇本眼光太絕
從《云之羽》里亦正亦邪的宮遠徵,到《與晉長安》里殺伐果斷的晉安,丞磊只用了兩部戲,就讓觀眾牢牢記住“原來內(nèi)娛還有這種天選高干臉”。有人說他像從泛黃的舊照片里走出來的世家公子:眉峰凌厲卻不失克制,下頜線干凈得像被尺子量過,軍裝一穿就是烽火年代里最高傲也最孤獨的那束光??烧嬲屗摲f而出的,不是老天賞的外形,而是挑劇本的眼光——毒、準、狠。
先看《與晉長安》。IP本身并不算“流量密碼”,原著討論度遠不及晉江頭部,但丞磊一眼相中“晉安”——一個在亂世里用偏執(zhí)守護偏執(zhí)、用信仰撞擊信仰的高干子弟。劇里他有兩場出圈戲:一場雨夜審訊,他一句“我要的不是口供,是你的命”被B站剪了20萬次播放;另一場訣別回眸,鏡頭只給到他右眼的半滴淚,卻把“家國與私情”的撕裂演到滿屏彈幕“破防”。
再看待播的《足跡》。民國諜戰(zhàn),班底聽起來像“老男人群像”,但丞磊挑中的程敖是“最年輕的行動組長”,身上同時有書卷氣與殺氣:戴金絲眼鏡穿呢子大衣,轉(zhuǎn)身卻能一秒拔槍。為了這個人物,他提前兩個月進組做檔案員,把人物年表抄成手賬,連程敖愛喝“加兩塊方糖的美式”都寫進人物小傳。制片人笑稱:“別的演員問片酬,他先問子彈口徑。”
《與晉長安》的晉安對外冷硬,對內(nèi)心軟;《足跡》的程敖看似少年意氣,實則步步為營,人設都帶“雙刃劍”氣質(zhì),既吸粉又抗打;永遠把“班底”放在“番位”之前?!杜c晉長安》導演是拍過《大明王朝》的攝影老炮,《足跡》編劇則是《潛伏》的文學統(tǒng)籌,他寧愿做“小劇里的大人物”,也不去“大劇里當工具人”。
高干文男主常有,而“會挑本的高干臉”不常有。當市場終于意識到“流量+IP”不再萬能時,丞磊已經(jīng)用篤定的小眾路線證明:好演員與好劇本,本就雙向奔赴。下一次熱搜,也許不再是“顏值殺瘋了”,而是“程敖殺瘋了”。屆時,人們會再次想起今天這句——“丞磊選劇本的眼光,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