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11 來源:布衣蔬食網(wǎng)作者:美妙的生活開始
中新社四川廣漢9月11日電 題:相隔萬里,三星堆為何與愛琴?!敖鹈孀材槨??
——專訪三星堆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雨霏
作者 賀劭清 陶思閱
中華文明與古希臘文明是東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正在四川三星堆博物館舉辦的“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上,來自愛琴海的邁錫尼金面具與三星堆金面具因“金面撞臉”而備受關(guān)注。
為何中國三星堆會與希臘愛琴?!敖鹈孀材槨保靠缭饺f里的兩個文明何以出現(xiàn)一定的相似性?“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執(zhí)行策展人、三星堆博物館副研究館員楊雨霏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邁錫尼金面具(上)與三星堆金面具(下)。(拼版照片,均為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為什么“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中國的首展會選擇在三星堆博物館?本次展覽有何亮點?
楊雨霏:“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是希臘文化部與中國合作的第四個展覽。之所以首展選擇在三星堆博物館,是因為近年來四川與希臘在文博考古領(lǐng)域合作緊密。
2021年,在故宮博物院、希臘研究與技術(shù)基金會電子結(jié)構(gòu)和激光研究所已有的合作基礎(chǔ)上,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shù)“一帶一路”聯(lián)合實驗室三星堆工作站在三星堆祭祀?yún)^(qū)發(fā)掘現(xiàn)場成立。
2025年5月,古蜀與古希臘文明互鑒交流活動在雅典尼亞斯米尼市政博物館舉行。為讓更多雅典民眾了解古蜀文明,在希臘文化部史前和古典文物司(局)局長康斯坦蒂娜·貝尼西、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院長李新偉等嘉賓共同見證下,“三星堆-金沙漂流瓶”希臘站正式開啟。
2025年7月至12月,“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在三星堆博物館舉行。它匯聚了希臘境內(nèi)出土的172件/組珍貴藏品(含9件復(fù)制品)。
邁錫尼金面具與三星堆金面具年代相近,二者既有文明共性,亦存鮮明差異。起初,由于邁錫尼金面具復(fù)制品檔期沖突,無法在三星堆展出。為推動兩件文物在展覽中實現(xiàn)“隔空呼應(yīng)”,我們團隊多次發(fā)郵件溝通,同步提供了三星堆金面具的相關(guān)資料,詳細說明二者存在的共性。最終,希臘文化部聯(lián)系邁錫尼所在地的文物局,協(xié)調(diào)了這件復(fù)制品。
展廳內(nèi)展出的邁錫尼金面具?!?三星堆博物館供圖)
中新社記者:中國三星堆為何與希臘愛琴海“金面撞臉”?
楊雨霏:中國三星堆與希臘邁錫尼兩個相隔萬里的文明不約而同選擇用黃金制作面具,反映了早期人類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審美趨同。畢竟,誰不喜歡亮晶晶的東西?
哪怕是在舊石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也會選擇亮晶晶的石頭、獸牙來進行裝飾。如果附近有貴重金屬,他們也會選擇貴重金屬來制作物品。所以除了三星堆與邁錫尼,埃及圖坦卡蒙墓、阿拉伯泰爾薩亞王室墓、印度北方邦馬拉里墓等大量東西方考古遺址出土了金面具。
雖然三星堆與愛琴海“金面撞臉”,但兩個金面具也有許多不同之處。
三星堆金面具出土于古蜀王城的祭祀?yún)^(qū),三星堆祭祀?yún)^(qū)的年代為商代晚期,該金面具可能是祭祀用品。邁錫尼金面具出土于希臘愛琴海邁錫尼古城的墓圈A,它的年代在公元前16世紀左右。邁錫尼金面具出土?xí)r覆蓋在墓主人面部上,所以它是一件喪葬用品。
在造型方面,三星堆金面具眉眼鏤空,五官整體較為抽象。而邁錫尼金面具不僅細致雕刻了人的五官,還對胡須眉毛刻畫細致。
中新社記者:三星堆還有哪些文物與古希臘存在一些共性?
楊雨霏:古蜀文明與古希臘文明存在的一些共性,還體現(xiàn)在對自然的推崇上——這其實是很多古老偉大文明的共通之處,它們會把很多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元素轉(zhuǎn)化為器物上的裝飾。
這些文物是古希臘人、三星堆人對自然環(huán)境生活的反映。隨著人類社會復(fù)雜化,這些東西可能會慢慢衍生為信仰。
此外,從三星堆雕塑與邁錫尼雕塑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東西方文明對人體藝術(shù)的不同表達。三星堆的人像藝術(shù)在寫實中帶著一點夸張和神化。而希臘雕塑從古風(fēng)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則從樸素的程式化造型發(fā)展為愈發(fā)豐富的生動藝術(shù)。
2025年7月27日,四川省廣漢市,在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古希臘的旅程——希臘考古出土文物精品展”上,參觀者觀看展出的阿爾忒彌斯雕像。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中新社記者:如何借助文物展,讓東西方觀眾讀懂彼此文明之美?
楊雨霏:在三星堆—金沙遺址聯(lián)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前夕,我們需要走出去,不斷提高三星堆—金沙遺址的國際影響力,以及文化闡釋能力。
雖然觀眾來到三星堆博物館現(xiàn)場觀看文物會覺得震撼,但實際上我們能走出去的文物非常有限。我們不能將青銅大立人直接搬出去,也不能將神樹搬出去。同樣,邁錫尼金面具這樣的珍貴文物在西方也很難出境。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展示技術(shù),盡可能多元化地呈現(xiàn)文物之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三星堆與古希臘的“對話”,不僅是兩個文明的相遇,更是人類對自身文明起源與共性的一次深度思考。
這些古老文明的偉大,不僅在于其獨特性,也在于其一些選擇真的是“不約而同”。即便東西方觀眾文化背景不同,但人類站在金面具、青銅神樹前的那一刻,大家對文物之美的感受是一致的。(完)
受訪者簡介:
楊雨霏。受訪者供圖
楊雨霏,三星堆博物館學(xué)術(shù)研究部副研究館員。畢業(yè)于四川大學(xué)考古文博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西南考古、展覽策劃。主要從事三星堆文物研究和博物館展覽陳列,曾主持“吉金鑄史:青銅器里的古代中國”等展覽。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