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凌晨,蘋果 2025 秋季新品發(fā)布會正式舉行,備受關注的iPhone 17系列正式發(fā)布,包括 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 四款機型。
其中iPhone Air取代了往年的Plus機型,其5.6mm的厚度成為迄今最薄的iPhone,同時該機型還采用了eSIM技術,目前國內僅有中國聯(lián)通支持。
價格方面,全系iPhone的儲存空間起步為256GB,但其售價并未上調,與iPhone 16系列一致。國行 iPhone 17 5999元起,iPhone 17 Air 7999元起,iPhone 17?Pro?8999元起,iPhone 17?Pro Max 9999元起,9月19日正式開售。
華爾街投行普遍認為,此次發(fā)布會的核心看點在于全新的產品線調整和定價策略。發(fā)布會前夕,有關iPhone 17的各種討論就已點燃市場情緒,產品“劇透”頻繁登上熱搜,換代與漲價的傳聞也推動“果鏈”企業(yè)股價走強。
供應鏈提前“躁動”
自蘋果官宣秋季發(fā)布會日期以來,A股蘋果產業(yè)鏈整體走強??粕萍迹?03626.SH)、恒寶股份(002104.SZ)、領益智造(002600.SZ)等漲幅居前。公開資料顯示,三季度以來,工業(yè)富聯(lián)(601138.SH)、水晶光電(002273.SZ)、東山精密(002384.SZ)、鵬鼎控股(002938.SZ)、環(huán)旭電子(601231.SH)等十余家果鏈公司均接待了50家以上機構的密集調研。
據(jù)多家媒體報道,立訊精密已反超富士康,拿下iPhone 17系列45%的整機組裝份額。立訊在日前的半年度業(yè)績會上表示,預計三四季度市場需求平穩(wěn)略增,客戶銷售策略成熟,公司充滿信心。
藍思科技(300433.SZ)則被曝將獨家供應iPhone 17 Pro系列超瓷晶玻璃。據(jù)藍思科技8月12日發(fā)布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對于北美大客戶及相關公司加大在美投資生產蓋板玻璃對公司的影響一事,公司管理層回應稱,藍思正與合作伙伴一道,配合客戶開發(fā)下一代蓋板玻璃。
藍思科技還在最新一期機構調研中表示,今年新機的規(guī)模量產工作已在6月開始,公司已達滿產狀態(tài),在緊鑼密鼓的按照客戶的生產規(guī)劃和訂單指引快速推進。今年客戶推出新的款式和外觀,相關新聞報道較多,市場熱度較高,消費者對新機充滿期待。公司作為外觀件和結構件的核心供應商,在今明兩年產品的單機價值量增長彈性最大,市場份額同步提升,對業(yè)績會有更好的促進。
花旗一份iPhone 17系列存儲供應鏈的分析報告指出,iPhone 17 Air的DRAM與NAND芯片供應商將拓展至五家,新增閃迪、鎧俠。三星、SK海力士、美光科技繼續(xù)供應DRAM,鎧俠獲得35%的NAND訂單份額。
iPhone 17系列所需的OLED顯示屏方面,市場研究機構稱,將由三星顯示、樂金顯示和京東方3家向蘋果供應約1.3億塊OLED顯示屏。其中,京東方預計將為iPhone 17 Pro供應LTPO OLED面板,初期出貨量估計約為500萬片。
預計年產量破億
在今年秋季發(fā)布會前,蘋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財報,創(chuàng)下自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季營收增幅,核心原因便源自iPhone的銷量飆升。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透露,iPhone 16的表現(xiàn)遠超去年同期的iPhone 15,銷售實現(xiàn)強勁的雙位數(shù)增長。同時,中國部分地區(qū)的“國補”政策對公司產品起到了明顯的提振作用,直接扭轉其大中華地區(qū)業(yè)務此前兩個季度的下降頹勢。
據(jù)Canalys數(shù)據(jù),2025年第二季度,蘋果以4480萬部的iPhone出貨量排名第二,以1010萬臺的出貨量在大陸市場排名第五。
最新消息透露,蘋果計劃在2025年生產約1億臺iPhone 17系列手機,高于前代iPhone 16 初期9000萬臺的預估量,對其信心可見一斑。高盛分析師認為,iPhone 17系列將有效刺激持有舊款設備的用戶進行升級,預計將帶動蘋果iPhone業(yè)務收入在2025和2026財年實現(xiàn)5%和7%的同比增長。
但也有聲音對后續(xù)發(fā)展持謹慎態(tài)度,摩根大通指出,iPhone 17 Air的最終定價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其售價能否低于6000元人民幣的補貼門檻,將直接影響其銷量表現(xiàn)。另外,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還提醒潛在的關稅問題可能對公司庫存和業(yè)績帶來的挑戰(zhàn)。
中信證券研究認為,當前A/H股果鏈代表公司估值較低,看好果鏈階段性利空落地帶來的情緒修復;也看好蘋果2025-27年的硬件創(chuàng)新周期。建議重點關注有蘋果業(yè)務貢獻基礎業(yè)績,同時卡位AI業(yè)務、折疊屏、機器人等新領域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