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1500萬人,巴黎圣母院奪回“法國第一景”
【文/網(wǎng) 鄧軍 編輯/趙乾坤】
法國巴黎圣母院在重新開放后,參觀人數(shù)預計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據(jù)法國《世界報》報道,自2024年12月重新開放以來,巴黎圣母院持續(xù)吸引大量游客,夏季尤其出現(xiàn)異常高峰,僅7月和8月就錄得180萬人次參觀。截至2025年9月第一周,累計接待游客已突破800萬人次。
預計到2025年12月8日重新開放一周年時,游客總數(shù)將達到1500萬人次。這一數(shù)字將使巴黎圣母院超過蒙馬特圣心大教堂(2024年參觀人數(shù)900萬)、盧浮宮博物館(870萬)、凡爾賽宮(840萬)和埃菲爾鐵塔(630萬),成為法國參觀人數(shù)最多的歷史遺跡。
始建于12世紀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也是巴黎最具標志性的古跡之一。
在2019年之前,巴黎圣母院成為了歐洲游客最多的景點,每年吸引了1200萬至1300萬人次的游客。
2019年4月15日,一場大火嚴重損毀了圣母院建筑,包括其標志性的中央尖頂?;馂木唧w原因至今未明,但調(diào)查人員傾向于認為屬于意外,可能由煙頭或電氣短路引發(fā)。
據(jù)英國路透社報道,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工作獲得國際廣泛支持。來自150個國家的34萬名捐助者共捐款8.46億歐元(約合70.54億元人民幣)。第一期修復工程歷時五年,耗資近7億歐元(約合58.44億元人民幣),動員約250家企業(yè)及近2000名工匠、建筑師與專業(yè)人員。
其中,中國是首個與法國就圣母院修復達成政府間協(xié)議的國家——2019年11月6日,雙方在北京簽署合作文件,正式啟動修復合作。據(jù)中方專家團隊負責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長周萍介紹,中國是首個獲準登上圣母院塔尖開展工作的非法國專業(yè)團隊。2024年5月,中法進一步達成協(xié)議,將共同開展巴黎圣母院與秦始皇陵木質(zhì)遺存及土遺址保護研究。
2024年12月7日,巴黎圣母院重新向公眾開放。
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稱,巴黎圣母院重新開放后,盡管進入教堂仍免費,但游客需通過在線系統(tǒng)預約指定時段門票。預約開放時間為參觀前兩日至當日,游客須提前五分鐘抵達,出示預約確認函和身份證件。未預約者需排隊等候,等待時間可能長達兩至三小時。
重新開放初期,巴黎圣母院僅接待個人及家庭游客。自2025年2月起開放宗教朝圣者參觀,6月起允許導游陪同或自行參觀的團隊入場。目前主教堂區(qū)域免費開放,珍寶館、塔尖等獨立區(qū)域需另行購票,每個時間段的參觀人數(shù)都將限制在2700人以內(nèi)。
報道還提到,法國文化部長拉茜達·達蒂(Rachida Dati)倡議對參觀巴黎圣母院收取門票,建議定價5歐元(約合42元人民幣)。她估計此舉每年可帶來約7500萬歐元(約合6.26億元人民幣)收入,這些資金可以重新分配給法國數(shù)千座狀況不佳的教堂。然而,巴黎教區(qū)強烈反對該提議,強調(diào)圣母院不應淪為純旅游景點。
《紐約時報》指出,巴黎圣母院重新開放后的一項重要變動是參觀路線的起點:游客不再從圣安妮門進入,而是改由中央的“最后審判”門入內(nèi)。進入后沿北向南(從左至右)路線參觀,途經(jīng)“應許之巷”(Alley of Promise),該通道連接七座小禮拜堂。行至中殿另一側后,游客將穿過“圣靈降臨巷”(Pentecost Alley),這條南側通道將于2026年安裝六扇現(xiàn)代風格彩窗。
《世界報》報道稱,除法國本地游客外,大部分國際游客來自美國、拉丁美洲和亞洲。公共機構“重建巴黎圣母院”正籌措資金以啟動第二期修復工程,重點包括司祭席后部和彩窗修復。巴黎市政府將資助前院改造與裝飾工程,預計二期修復費用至少需8.43億歐元。此外,巴黎圣母院的全部修復工作預計將持續(xù)至2030年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圣母院的高訪問量也帶來一系列挑戰(zhàn):如何在保障安全與參觀質(zhì)量的同時,維護場所的宗教神圣性和特色。
《世界報》稱,巴黎圣母院院長奧利維耶·里巴多-杜馬斯(Olivier Ribadeau Dumas)正考慮參照盧浮宮實行限流措施,將每日參觀人數(shù)上限設為3萬人。此外,大教堂塔樓預計于2025年9月20日起開放,每年限流約50萬名游客。
本文系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