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zhàn)的舞臺上,演員們的每一次亮相都備受矚目。而近日,張頌文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的即興發(fā)言,無疑成為了眾人熱議的焦點,宛如一顆璀璨的明星,在國際舞臺上熠熠生輝。
那是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時刻,第82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影片《日掛中天》的記者會現場,意大利前文化部長正用流利的意大利語念著稿子。然而,冗長的發(fā)言讓現場氣氛逐漸變得沉悶,觀眾席上手機屏幕的亮度甚至超過了舞臺的聚光燈。就在這時,張頌文起身,他沒有攜帶任何講稿,卻帶著自信的微笑,從容地走向話筒。
他先是對前一位發(fā)言的部長表達了誠摯的敬意,通過同傳設備,精準地捕捉到部長演講中的精華,并將其轉化為一段既幽默又深刻的開場白。這一舉動,不僅展現了他的高情商,更體現了他對他人的尊重。隨后,張頌文開始講述自己拍攝《日掛中天》時的故事。他提及在廣東小鎮(zhèn)取景時,半夜拍戲當地阿婆端來熱湯的溫暖場景,又聯想到意大利電影《天堂電影院》中老放映員給孩子遞橘子的情節(jié),巧妙地引出“不管在哪兒,人與人的關心都是熱乎、實在的”這一觀點。他的語言通俗易懂,卻又富有深度,像是在與老友聊天般自然而然,將中西文化的差異巧妙彌合,讓在場的國際媒體都感受到了跨越國界的文化共鳴。
在講述過程中,張頌文從電影里的潮濕小巷,聊到威尼斯的貢多拉船,說“南方的雨和這兒的霧,裹著的思念是一個重量”;他還指著大屏幕上電影里的老榕樹說:“這樹在我們那兒叫‘守望樹’,你們意大利的橄欖樹,不也守著一家人的時光嗎?”這些生動的表述,不僅展現了他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讓現場觀眾沉浸其中,仿佛跟隨他的思緒,一同領略了不同文化間的奇妙聯系。
張頌文的即興發(fā)言,無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文化輸出。他沒有刻意地宣揚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而又溫暖的小故事,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細膩與溫情。這種以小見大的方式,更容易觸動人心,引發(fā)共鳴。與同劇組的辛芷蕾相比,張頌文的表現更加從容自信。辛芷蕾雖然憑借該片榮獲威尼斯影后桂冠,但在發(fā)言環(huán)節(jié)卻頻頻卡頓,最終只能用簡單的詞匯草草收場。兩相對比,更凸顯出張頌文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出色的表達能力。
張頌文能有如此精彩的表現,并非偶然。他的人生經歷豐富多彩,從印刷廠工人到導游,再到成為一名演員,這些底層經歷讓他對生活有著深刻的感悟。他曾考北電連續(xù)三年被拒,卻從未放棄對表演的熱愛和追求。正是這些挫折與磨礪,讓他在表演和表達中能夠更加真實地展現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他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不斷閱讀、思考,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這些知識儲備,成為了他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即興發(fā)言的底氣和源泉。
張頌文的這次發(fā)言,不僅讓他個人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更為中國電影人樹立了榜樣。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演員的文化自信和專業(yè)素養(yǎng),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電影的魅力和潛力。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重要。張頌文的發(fā)言,為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讓更多的人愿意通過電影來了解中國文化。 在未來的日子里,相信張頌文會繼續(xù)憑借他的實力和才華,為我們帶來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也希望更多的中國演員能夠向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和表達能力,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出中國電影人的風采,讓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