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因素為肥胖提供了“易感基礎”,若父母存在肥胖問題,孩子肥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如今,兒童肥胖已成為全球流行的公共健康問題。我國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兒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達24.61%,意味著每4個孩子中就有1個面臨超重或肥胖的困擾。9月16日,在上海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下,由上海市愛國衛(wèi)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辦,金山區(qū)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金山區(qū)教育局、金山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金山區(qū)衛(wèi)生健康監(jiān)督所)、金山區(qū)愛國衛(wèi)生和健康促進中心和金山區(qū)牙病防治所聯合承辦的“‘科學運動 健康體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上海健康大講堂暨上海市青蘋果之家進校園專場活動中,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方拴鋒用滿滿的干貨為現場師生和家長解鎖兒童體重管理的密碼。
肥胖是兒童健康的“隱形殺手”
方拴鋒介紹,肥胖并非單純的體重超標,而是一種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如同“隱形殺手”,會對兒童青少年全身多系統(tǒng)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骨骼扛不?。哼^重的體重會給骨骼、關節(jié)帶來額外壓力,導致膝關節(jié)炎、骨折、脛骨內翻等問題,甚至會影響鈣的吸收與沉積,阻礙骨骼正常發(fā)育,即使補充維生素D也無濟于事,骨頭依然會越來越“脆”。
肝臟變油囊:肝臟是肥胖的直接受害者之一。脂肪在肝臟內大量堆積會形成脂肪肝,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進一步發(fā)展為肝硬化。
睡覺打呼嚕:呼吸系統(tǒng)也難逃影響。肥胖導致的軟組織堵塞會引發(fā)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孩子會經常出現打呼嚕的癥狀。而且,睡眠時氧氣供應不足會降低睡眠質量,進而影響次日的注意力與學習效率。
慢病找上門:肥胖兒童更易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臨床中甚至有12歲孩子因肥胖進入糖尿病前期的案例。
身高被限制:脂肪會將體內的雄激素轉變成雌激素,導致性早熟,加速骨骼成熟,讓骨齡超前,影響成年后的身高。
心理受創(chuàng)傷:肥胖兒童常因體型遭受同伴嘲笑,進而產生自尊心受損、自卑感等問題。部分孩子會因體型問題回避社交,形成社交障礙,長期的外界壓力還可能引發(fā)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更令人擔憂的是,肥胖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甚至引發(fā)學校適應困難,嚴重時可能出現厭學情緒。
兒童肥胖的三大“推手”
兒童肥胖的發(fā)生并非偶然,而是遺傳、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為肥胖提供了“易感基礎”,若父母存在肥胖問題,孩子肥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環(huán)境因素則進一步放大了風險。城市化進程中高樓林立,壓縮了兒童的運動空間;上學放學的交通方式從步行、騎車轉變?yōu)槌塑嚕瑴p少了日?;顒恿?;線上學習的普及,間接降低了兒童戶外活動的頻率。
方拴鋒坦言,如今的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導致肥胖的直接推手。如,暴飲暴食、偏愛快餐等高熱量、低營養(yǎng)食物的飲食習慣,使能量攝入遠超需求;對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導致久坐時間延長,能量消耗大幅減少。此外,腸道菌群失衡也被證實與肥胖存在關聯,有害菌增多、有益菌減少的菌群結構可能影響代謝功能。
飲食+運動的“減重黃金法則”
方拴鋒強調,控制兒童體重需要從飲食調整與運動習慣養(yǎng)成兩方面入手,構建科學的健康管理體系。
在飲食管理上,要遵循“均衡、限量、優(yōu)選”原則。保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合理比例,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以及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同時,要限制含糖飲料、快餐等高糖高脂食物。方拴鋒提醒,不同年齡段兒童每天的膳食需求存在差異,6至10歲兒童需攝入300克蔬菜、150至200克水果、150至200克谷類;11至13歲兒童的蔬菜攝入量需提升至400至450克;14至17歲兒童則需保證450至500克蔬菜和250至300克谷類攝入,且全谷物和雜豆應占一定比例。
食物選擇可參考“紅綠燈標簽”:蒸煮雜糧飯、非淀粉類蔬菜、原味乳制品等綠燈食物可優(yōu)先食用;白米飯、帶皮禽類等黃燈食物需控制攝入量;炸薯條、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等紅燈食物應盡量避免,或將食用頻率控制在每月1次。同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律的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方拴鋒建議,可借助分餐盤等工具幫助孩子控制食物分量。
在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上,可遵循世界衛(wèi)生組織相關指南:5至17歲兒童每日應至少開展60分鐘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其中以有氧活動為主,每周至少3天進行高強度有氧活動,以及增強肌肉、骨骼的運動。方拴鋒介紹,不同年齡段兒童可選擇適宜的運動類型,學齡兒童可通過快走、騎單車、籃球、跳繩等實現運動目標;青少年則可嘗試跑步、游泳、武術等強度稍高的運動。
“對于超重肥胖兒童,開展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可從每日20分鐘中高強度活動開始,逐步將運動時間增加至60分鐘,還可借助運動手環(huán)等工具監(jiān)測進度?!狈剿╀h強調,“家長的陪伴至關重要,與孩子共同參與戶外活動,既能提升孩子的運動積極性,又能保護視力、促進社交?!?/p>
兒童體重管理離不開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協(xié)同發(fā)力。唯有多方攜手,將健康理念融入日常,才能讓科學運動成為習慣,讓健康體重守護成長,為兒童青少年鋪就健康未來。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解放日報 黃楊子 瞿乃嬰
【編輯:于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