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正陽門箭樓俯瞰古都肌理,在鐘鼓樓聆聽“時間的回響”,于先農壇觸摸農耕文明脈絡……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以來,本市深入挖掘遺產資源,積極打造特色外事活動場景。這條歷史悠久的“古都之脊”正以全新姿態(tài),成為承載大國外交、促進文明互鑒的國際交往新空間。
中軸線不僅是凝結著數(shù)百年營造智慧的文化遺產,更是承載國家重大典禮、見證歷史榮光的精神坐標。本市將“打造特色化國家會客廳,建設外事接待資源體系”作為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重要任務。市外辦會同市文物局及相關文博單位,以核心區(qū)為重點,結合城市更新、中軸線遺產保護、“博物館之城”建設等專項工作,對歷史建筑、主題博物館、傳統(tǒng)院落、特色胡同等進行功能激活與場景重塑。在先農壇、天壇公園、鐘鼓樓、正陽門等中軸線遺產點位,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蘊與外事功能的場景加速成型。
通過向中央單位宣傳推介,這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場地,成為舉辦高級別外交外事活動的“新舞臺”。今年7月,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一行專程登臨正陽門箭樓,參觀中軸線專題展覽,了解中軸線遺產保護與活化利用成果,感受北京壯美的城市空間秩序。近年來,在鐘鼓樓、天壇公園等場所也多次舉辦重要外事活動,中外雙方在沉浸式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共商合作、共敘友誼。
中軸線不僅是特色“會客廳”,更成為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遞文明溫度的重要窗口。去年7月,來自柬埔寨、法國等12個國家的北京友好城市官員沿中軸線“Citywalk”,在青磚灰瓦間品味古都新韻。10月,50余國駐華外交官和文化使節(jié)在先農壇參與文旅體驗活動,感受中國農耕文化的厚重。今年4月,首批17處北京文化論壇會客廳場地發(fā)布,其中10處位于中軸線遺產區(qū)及緩沖區(qū),成為展示中華文化的“閃亮名片”。
市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市外辦將與市文物局及有關文博單位等密切合作,持續(xù)挖掘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內涵與時代特色的外事活動場所,精心設計場景、豐富活動內容,讓這條凝結著中華文明基因與城市記憶的壯闊軸線,成為傳遞友誼、促進文明互鑒的開放軸線、友好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