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9月8日凌晨兩點,是孔彩珍預定的起床時間,她要去馬路上仰望星空,看看“紅月亮”究竟是怎么紅的?不料,一覺醒來已經(jīng)三點鐘了?!捌鋵嵨乙矝]啥后悔的,紅月亮沒追到,但我拍下了上海老盧灣居民區(qū)里的景致:靜謐的樓道、昏暖的燈光、沉睡的樹影,這都是白天無法欣賞到的?!彼f,“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永遠有一顆好奇的心。無論是上老年大學,還是連續(xù)參加三屆的上海外灘大會,都是在做我生命中的快樂事情?!?/p>
“62歲了,這幾天我就要在忙碌的外灘大會志愿服務工作中迎來今年的生日??吹綍隼锩磕甓加行碌拿婵壮霈F(xiàn),都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亮相,我們作為由上海老年大學派出的志愿者,雖然都已經(jīng)是長者了,但在未來的科技生活領域,我們依舊保持著童心。”孔彩珍說,她忘不了2023年8月29日,那天是首屆外灘大會銀發(fā)宣講團舉行授旗儀式的日子,她是從上海老年大學數(shù)百名報名者中遴選出的,第一輪共40多位老年學員進入了大會主辦方的面試環(huán)節(jié)。“面試的情景我至今歷歷在目。他們沒有問多少科技方面的知識,因為知道進入面試的學員本身的文化積累、綜合素養(yǎng)都是比較強的。他們特別看重我們的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因為這是做展會志愿講解員必備的素質(zhì)?!笨撞收渥罱K加入了由13位老年講解員組成的志愿服務團隊。
銀發(fā)宣講志愿者
在上海老年大學里,孔彩珍是個忙人,離家近點的南塘浜路校區(qū)里,她報了繪畫、吹簫、吉他三個班,而遠在桂林公園附近的欽州路校區(qū),她每周還要趕去那里上鋼琴課?!拔疫x的老年大學課程都是藝術類的,雖然退休前也從事過科技工程的相關工作,但許多日新月異的新科技,對像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仍然是個盲點。兩年前第一次當講解員,3個月的培訓內(nèi)容都是圍繞圖計算、隱私計算、可信AI等知識展開的,這些都不是我以前在職時的專業(yè)領域。怎么辦?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硬啃也要把這些內(nèi)容啃下來,并且要消化進自己的肚子里,只有我先把它們弄懂了,才能從我的嘴巴里吐出來,講給普通的觀眾聽?!彼f,現(xiàn)在每個老年人都面臨著要跨越數(shù)字鴻溝的任務,否則真有些“寸步難行”,拿看病來說,怎么預約門診、怎么在線掛號都離不開智慧生活的本領。第二年的外灘大會,孔彩珍被分到了未來健康展區(qū),擔任“數(shù)字體驗官”,主要工作是指導參觀者體驗各種未來的家庭數(shù)字化健康生活場景。為此,她又與其他志愿者一起做足了功課,用老年人熟悉的語言去“翻譯”那些艱澀難懂的科技詞匯。
或許是看到了孔彩珍超強的“翻譯”能力,今年主辦方又把最深奧的核聚變技術展示的講解工作交到了她手里。就拿最簡單的“一個AI智能體要經(jīng)歷一個‘感知、規(guī)劃、行動’的循環(huán)工作流程”這句來說,怎么理解?怎么向觀眾講清楚?孔彩珍經(jīng)過查資料、請教專業(yè)人員,再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和反復考究,將它用大白話表達了出來:“感知,好比人的眼睛和耳朵;規(guī)劃,好比人的大腦在思考怎么做;行動,就好比人要靠一雙手去認真做好實踐?!?/p>
“想想真奇妙。我們剛剛從別人那里學來的知識,轉(zhuǎn)眼就要傳遞給更多有需要的人。我們將穿梭在這場科技的盛宴中,為那些或許比我們更茫然的觀眾答疑解惑。”孔彩珍說:“銀發(fā)宣講團的每一位成員都是數(shù)字科技的‘擺渡人’。我十分期待以后每年都能站在外灘大會的講解現(xiàn)場。就像我從現(xiàn)在開始就期待著下一個‘紅月亮’再度光臨上海。從熱切盼望到親身經(jīng)歷、親身實踐,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欄目編輯:陸梓華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王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