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25年“最美教師”劉玉忠(副題)
光明日報記者 高平 王瀟
新學期開學,已近花甲的劉玉忠,一如往常,騎著自行車早早來到學校,站在校門口歡迎歡蹦亂跳的學生們。校門外,一簇簇紅柳迎風搖曳。鄉(xiāng)親們稱贊劉玉忠:40年來,他就像一株紅柳,扎根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索倫中學,守護著鄉(xiāng)村孩子。
紅柳不懼風沙、不畏嚴寒、扎根大地。這,也是劉玉忠。
1985年,年僅20歲的劉玉忠從師范學校畢業(yè),來到索倫中學。一走進學校,看到眼前的景象他驚呆了。三間鐵皮頂架子房孤零零立著——兩間作教室,一間當辦公室。每到寒冬,大風掠過,鐵皮房頂梆梆作響,擾得講課難以繼續(xù)。食堂的飯碗里常有屋頂?shù)粝碌幕以?/p>
三個月后,同來的兩位年輕教師因條件艱苦離開了,他卻留了下來?!拔乙彩寝r(nóng)村娃,不怕吃苦?!眲⒂裰艺f。
40年間,他曾有三次機會調(diào)往條件優(yōu)越的城市學校,卻都一一放棄?!稗r(nóng)村的孩子更需要我。”他說。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劉玉忠在課堂上注重因材施教。他探索出“兵帶兵、兵教兵、兵強兵”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互幫互學中激發(fā)潛力。
“劉老師的課,不只是學知識,更是學方法?!睂W生們這樣評價。多年實踐中,他主持多項國家和自治區(qū)課題研究,把索倫中學從一所鄉(xiāng)村薄弱校帶成區(qū)域教育的標桿。
在同事們眼中,他更像一根“定海神針”。擔任教務主任32年,他常常帶著年輕教師“磨課”,逐字逐句修改教案,耐心傳授課堂經(jīng)驗?!柏熑涡谋冉?jīng)驗更重要。”劉玉忠這樣說。
2022年,教師武任超初登講臺,劉玉忠一對一“跟課帶教”,短短一個學期就讓課堂效率顯著提升。家長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選對了老師!”
劉玉忠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的守護者。20世紀90年代,一對姐妹因家境困難萌生輟學念頭,他騎車奔波百里,把孩子“追回來”?!耙粋€孩子都不能落下!”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有一次,一名學生因貧困放棄求學,在外做臨時工。劉玉忠找到已畢業(yè)的學生作向?qū)?,翻山越嶺趕到孩子家中,耐心勸說家長:“再苦再難,也不能讓孩子放棄學業(yè)。”后來,這個孩子順利升學,并以劉玉忠為榜樣,現(xiàn)在也走上了講臺。
他的學生中,有人靠知識改變命運;有人多年后回鄉(xiāng)捐書助教,卻不愿留下姓名。“看到孩子們有出息,是我最大的欣慰?!币惶崞饘W生,不善言辭的劉玉忠總會露出笑容。
劉玉忠先后榮獲“全國模范教師”“自治區(qū)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等稱號,此次又入選2025年“最美教師”。但在他看來,榮譽是屬于全體鄉(xiāng)村教師的。
索倫中學的校園,已從當年的鐵皮房變成了設施完備的現(xiàn)代化校舍。如今的校園占地超5萬平方米,2020年裝上24塊電子智慧黑板,2023年建成塑膠體育場,甚至還增添了錄播教室與多功能室。
明年,劉玉忠就要退休了。談及心愿,他想了想說:“希望索倫中學能一代一代傳下去,把‘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精神一直守下去,發(fā)展得越來越好?!?/p>
索倫河谷,那株挺立的“紅柳”仍深深扎根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