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頤和園天高云淡,景色宜人。近日,不少市民游客在昆明湖南岸散步時發(fā)現,從南如意門至西門沿線的主路景觀經過精心改造,已經煥然一新。
多處區(qū)域補植了適應本地氣候的鄉(xiāng)土地被植物,湖畔增種了低矮灌木,高大喬木也進行了細致的修剪,植被層次更加豐富,生態(tài)性與觀賞性同步提升。昆明湖南岸新鋪設的園路、預留的觀景平臺以及沿途增設的休息座椅,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與休憩選擇。游客們紛紛表示,“頤和園不僅景色優(yōu)美,設施也越來越人性化,逛起來更舒服、更便利了”。
據頤和園副園長王樹標介紹,此次改造是頤和園持續(xù)推進生態(tài)修復與優(yōu)化游覽體驗的重要舉措,旨在更好地傳承與保護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通過增強植被多樣性、完善便民服務設施,項目有機融合了皇家園林的歷史風貌與現代功能需求,不僅有力助推北京花園城市建設,也為廣大市民游客營造出更為優(yōu)美、舒適、便捷的游覽環(huán)境。
記者看到,改造后的昆明湖南岸道路更為寬敞,視野也更加開闊。據了解,園方在改造中特別注重視廊貫通,通過疏減過密植株、修剪影響視線的枝葉,增加了景觀的通透性,恢復了6條重要觀景視廊。如今從昆明湖南岸可遠眺玉泉山,園內佛香閣、南湖島、西堤等著名景點也一覽無余。
此次提升改造還充分考慮了游客的實際需求,著力打造“符合百姓需求、服務百姓、貼近百姓”的綠色休閑空間。住在附近的張大爺幾乎每天早晨都和老伴來頤和園散步,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最近南岸變化很大,補種了植物,大樹修剪后視野特別好,對面主景區(qū)看得很清楚。新添的座椅也很實用,走累了隨時可以休息?!?/p>
據了解,昆明湖南岸共新增了30套座椅和3處觀景平臺,滿足了游客的休憩需要,同時園方還依據歷史文獻還原了昆明湖南岸的文化意境,實現了生態(tài)修復與文化傳承的雙重效益。
頤和園園林科技科科長趙曉燕介紹,為還原歷史景觀,設計團隊深入研究了清代樣式雷圖檔、弘旿《都畿水利圖》等歷史文獻,并從繡漪橋東側“春敷”、西側“秋?!钡念}額意境中汲取靈感,精心挑選園林植物品種,增加了觀花、觀果和秋色葉樹種,沿步道增加宿根花境和雨水花園,在再現南岸開闊疏朗的歷史風貌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整體景觀效果,讓文化遺產在當下煥發(fā)新的生機。
昆明湖南岸的景觀提升,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植被調整和設施更新,更是對歷史名園可持續(xù)保護與發(fā)展路徑的積極探索。頤和園以科學修復還原生態(tài)基底,以人文關懷優(yōu)化服務功能,在守護古都風貌的同時,也讓文化遺產更好地融入現代城市生活、服務人民群眾。如今,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正煥發(fā)著新的活力,歡迎著更多游客的到來,不僅成為市民游客“走得進來、坐得下來、還想再來”的城市會客廳,更讓每一位到訪者沉浸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至境,生動詮釋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歷久彌新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