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吳珊
近幾年,短視頻、直播平臺出現了大量心理健康內容,一些機構甚至把“心理咨詢”包裝成“聽課賣課”,涉嫌夸大效果,吸引家長買單。近日,羊城晚報刊發(fā)《父母“心”事》系列報道,聚焦心理咨詢消費陷阱。報道刊發(fā)后,有家長反饋,面對形形色色的心理咨詢,不知該如何選擇。對此,記者采訪了中山大學心理學博士、清華大學社會心理服務認證指導師張桂萍。張桂萍具有多年心理咨詢指導經驗。
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們要特別警惕所謂“保證療效”“一次性解決問題”“名師親自指導”等宣傳,實際可能只是錄播課,并無真實互動。正規(guī)的心理咨詢師或心理咨詢機構,通常不會做出此類保證。在購買服務前,可借助企查查、天眼查等平臺,查證機構資質。同時,家長還要問清楚服務形式。比如,是否為真正的“一對一”專業(yè)咨詢。
“不上學”等是心理問題嗎?
系列報道中,王進富兒子、李華女兒、張美芳外甥出現了“不上學”“不上班”“躺平”等情況。在他們看來,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才最終掉進“消費陷阱”。
張桂萍說,日夜顛倒、情緒不好、不上學等都屬于孩子釋放出來的信號,也是孩子遇到真實心理困境的結果,建議家長盡早帶孩子前往專業(yè)機構進行科學評估,比如正規(guī)醫(yī)院的心理科、專業(yè)心理咨詢機構。評估之后,才能確定孩子的心理困境究竟需要采取何種應對措施。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明顯的輕生跡象,家長更要盡快向專業(yè)機構求助,而不是單一寄托于心理課程。只是依靠‘上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潛在風險?!睆埞鹌冀忉尫Q,這并不是說,有輕生傾向的人不能上課,而是需要尋求更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甚至增加精神醫(yī)學的綜合解決方案。
心理咨詢就是聽課嗎?
王進富貸款給兒子購買線上心理咨詢服務,原本以為是專業(yè)的“一對一”指導,不承想,竟是每天按時到線上“聽課”。那么,心理咨詢就是聽課嗎?
張桂萍表示,如果咨詢公司不具備精神醫(yī)學和專業(yè)的心理素養(yǎng),可能會出現上述情況?!艾F在社會上的一些機構,為了讓客戶買單,可能使用一些恐嚇性語言,給家長造成焦慮?!?/p>
據了解,“心理咨詢”主要指專業(yè)人員通過“一對一”溝通,幫助求助者梳理情緒、認清問題、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方法。通常心理咨詢有固定時間(比如,一周一次,一次50分鐘,家庭咨詢一次80分鐘),固定地點(線上或咨詢室),由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對求助者進行個性化的心理支持。
在具體操作中,咨詢師通常會根據求助者的情況調整方向,進行互動,一步步理清頭緒。而現在某些網絡平臺上的商家打著“心理咨詢”的旗號賣錄播課、團體課,這些則更多是普及心理知識,或者給家長們講育兒理念,不能替代專業(yè)咨詢。
張桂萍建議,在購買相關服務時,要問清楚到底是“一對一”專業(yè)咨詢還是泛泛的“聽課”,又或者是團體干預。三者差別較大,效果自然不同。
錢花了為啥沒效果?
記者調查發(fā)現,對于心理咨詢機構的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沒效果”,甚至咨詢后孩子心理問題更嚴重了。比如,張美芳的外甥被指導后,重回“黑白顛倒”狀態(tài)。李華的女兒,又拿起手機,進入不良群聊模式。
“一個正規(guī)心理咨詢機構不太可能做出類似效果承諾?!睆埞鹌冀忉屨f,一方面,心理咨詢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心理咨詢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求助者的依從性和配合性。如果求助者對咨詢師不認可或者咨詢方法不適合,效果也會打折。心理咨詢技術和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咨訪關系。“咨詢師只是黑夜里陪求助者走路的掌燈人,這條路求助者愿不愿意勇敢向前走,取決于其決心和配合度。”
據了解,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大都不是“突然發(fā)生”,治療和調適也需要漸進過程。張桂萍提醒,如果家長遇到類似效果承諾,不妨要求對方在合同中進行約定,一旦出現問題,有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
如何正確挑選心理服務?
記者走訪發(fā)現,心理咨詢需求旺盛,一些問題家庭,甚至把此視作“剛需”。不過,在挑選服務時,家長常常因缺乏經驗無所適從。
對于如何辨別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和服務,張桂萍提到了心理咨詢師資質。記者調查發(fā)現,目前市面上一些心理咨詢機構的心理咨詢師,不少處于“無證上崗”狀態(tài)或者只有“心理咨詢師”證,沒有專業(yè)受訓背景。
“心理問題很復雜,只是考個證的話,常常無法更好地服務求助者?!睂τ谛睦碜稍儙煻裕C書外,學歷背景、受過何種培訓、是否有臨床經驗也很重要。張桂萍透露,雖然從業(yè)多年,其仍不斷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一些優(yōu)秀的咨詢師,單是學習費用也是相當大一筆支出,可能高達幾十萬元?!?/p>
她還提醒,要看服務流程是否正規(guī)。比如,合同簽訂、隱私保護、咨詢過程等是否有計劃和記錄。
是否值得買上萬元服務?
為了讓孩子盡快走出心理陰霾,王進富不惜貸款購買服務,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對此,張桂萍表示并不支持:“如果家里經濟條件不好,貸款可能又成為新的心理問題來源。”
她還提到,一些社區(qū)、學校、公益機構也有免費或低價的心理支持資源,可以考慮作為心理咨詢的起點。此外,也可以撥打全國免費心理求助熱線12356,確認孩子的問題是否屬于心理問題范疇,還可以請學校心理老師或專業(yè)醫(yī)生推薦靠譜渠道。
(王進富、張美芳、李華均為化名)
【編輯:于曉艷】
關于我們|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