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深秋十月,寒风萧瑟的郢都王宫内,白发苍苍的楚成王望着层层包围的甲士,目光最终落在为首的太子商臣身上。他颤抖着声音恳求道:让孤尝一口熊掌再上路可好?这看似简单的请求背后,是这位老君王对生命的最后眷恋。然而商臣面色冷峻地摇头拒绝,随即转身退出殿外。随着沉重的宫门缓缓关闭,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步步紧逼,彻底断绝了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君王的所有生路。
这位楚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恐怕从未想过,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竟会以如此凄凉的结局收场。然而细究起来,这场悲剧的种子早在多年前就已悄然埋下。楚成王幼年即位时就展现出非凡的魄力,不到十岁便通过非常手段夺取王位。这位少年君主一改楚国往日的蛮夷作风,对内推行德政广施恩惠,对外则积极与诸侯修好。继位首年便获得周天子赐胙的殊荣,更被赋予镇守南方,勿侵中原的重任。这实际上赋予了楚国号令南方诸侯的特权,使得楚国得以迅速扩张,疆域延伸千里,成为南方诸国当之无愧的霸主。
楚成王所处的时代英雄辈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等雄主相继登上历史舞台。楚成王与这些风云人物都有过精彩交锋。公元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在征服蔡国后直指楚国,双方最终达成召陵之盟。楚成王审时度势,暂避齐国锋芒,转而向东拓展势力范围。齐桓公去世后,野心勃勃的宋襄公意图称霸,将矛头指向楚国,结果反被楚军俘虏。虽然当年冬季即被释放,但次年爆发的泓水之战中,恪守陈腐战礼的宋军惨败于楚师,宋襄公本人也在此战中负伤,不久便郁郁而终。
当宋国的霸业昙花一现时,晋文公开始崭露头角。值得一提的是,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受楚成王厚待,不仅以诸侯之礼相迎,更馈赠重金助其前往秦国。为此晋文公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公元年的城濮之战中,晋军果然践行诺言后撤九十里,这既是守信之举,也是高明战术。最终晋国大胜,开启霸业。尽管楚成王终其一生未能问鼎中原霸权,但他成功使楚国雄踞南方,其功业堪比称霸西戎的秦穆公。即便在齐、晋称霸时期,仍有众多小诸侯依附楚国,足见其国力之强盛。
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也未能避免在继承人问题上铸成大错。楚成王即位时年仅十岁,即便亲政多年仍属年轻。令人费解的是,他过早地欲立长子商臣为储,为此专门征询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直言劝谏:君王正值壮年,后宫佳丽众多,子嗣必将繁盛。且楚国立储向来看重贤能而非长幼,更况商臣面相凶恶,声音如豺,恐非仁厚之君。他警告若仓促立储又行废黜,必将引发动荡。但楚成王一意孤行,终致恶果。
随着宠妃所生的王子职日渐长大,楚成王渐生易储之心。公元年,当废立之意渐露,敏锐的商臣通过设宴试探姑母江芈,故意先恭后倨的举动成功激怒对方,使其脱口而出废立机密。确认危机后,商臣在老师潘崇引导下做出抉择。潘崇连发三问:愿事幼弟乎?能逃亡他国乎?敢行大事乎?商臣毅然选择最后者。于是在那个阴冷的十月,当楚成王还在为品尝熊掌拖延时间时,商臣已率兵逼宫。最终,这位在位四十六年的一代雄主,不得不在儿子的逼迫下自缢身亡,留给后人无限唏嘘。